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, 2025的博文

佛教教导我们不要有贪念,不断探索新趋势,不断学习是不是一种贪多的贪念呢?

 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提问,触及了佛教修行的核心矛盾之一。让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探讨: 首先,从"贪"的本质来看,佛教所说的"贪"(trishna)是指一种执着、渴求的心态,其关键在于"执着"而非"行动本身"。学习新事物本身是中性的,关键在于: 1. 是否带着"永远不够"的焦虑感? 2. 是否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? 3. 是否因此忽视了当下的觉知? 佛陀本人曾强调"中道"的智慧。在《中部·中道经》中,他明确反对两种极端:一种是沉迷感官享受(包含贪求知识),另一种是极端苦行(包含拒绝学习)。佛教史上那些伟大的学者(如龙树、无著)都是精进求法的典范。 更值得思考的是学习动机: - 若为利他而学:如医者学医,这是善法欲(chanda) - 若为自我膨胀:如积累知识炫耀,这才是贪 现代心理学也印证了这一点:成长型思维(以开放心态学习)与执念型追求(必须学更多才能自我证明)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截然不同。 实践建议: 1. 保持觉知:学习时观察自己的动机 2. 定期反观:所学是否真正利益自他 3. 平衡修习:止观并重,动态调整 正如阿姜查所说:"不是要你停止思考,而是要你知道自己在思考。"探索本身不是问题,迷失在探索中才是问题。佛陀教导的"放下"不是放弃学习,而是放下对学习结果的执着。

Sam Altman 提供了关于关键人类技能的建议

图片
 在人工智能时代,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Sam Altman 提供了关于关键人类技能的建议。 他认为重要的技能包括: 学习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。他指出,世界从“学习编程”迅速转向了“学习使用人工智能工具”。 在更广泛的层面,他强调了以下几点: 韧性 (resilience) 适应能力 (adaptability) 创造力 (creativity) 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 (figuring out what other people want) Sam Altman 表示,这些技能是“出人意料地可学习的” (surprisingly learnable),并且它们将在未来几十年内“带来巨大回报” (pay off a lot in the next, you know, couple of decades)。他认为,未来虽然每个人将能完成比过去更多的工作,但对人力的需求依然存在,因为计算机并不能包揽一切。